2019-04-16 09:57:16 【 字体: 】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改变了世界,司法也在其中。人工智能与司法深度融合,这个现实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
实现司法现代化,让司法成为真正的科学,是中国法律人与科技人一直追求的梦想。司法现代化,我们把它称为司法科技梦,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伟大复兴要有法治做保障。”
4月12日下午,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带着新书《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来到学习读书会,分享了他从事法律事业的经历和心得,讲述人工智能如何深深影响了司法现代化。
2017年2月,上海高院承担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这一重大任务,这是一项立科技前沿、与时代同步,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伟大工程。崔亚东当时作为上海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引导团队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研发取得了成功和突破性进展。为了纪念这一任务的完成,为了记录研发团队全体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记录他们的精神与奉献,崔亚东写作新书《人工智能与司法现代化》。
人工智能实现司法现代化的重大历史机遇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直线上升,它是经历了高潮、低谷、再高潮、再低谷,螺旋式的发展与上升。”
通过对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的起起落落进行详细介绍与解读,崔亚东指出,今天我们掀起了人工智能热,我们把它称为人工智能爆发期,人工智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高端成果与智慧结晶,作为现代一项战略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的核心竞争力。
崔亚东还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工智能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同时也对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和介绍,认为人工智能 司法是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司法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06系统”最核心的神奇功能
“2017年2月到7月,上海高院开发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即‘206系统’1.0版本上线运行。2017年7月到8月,2.0版本上线。从2018年3月到今天,3.0版本上线。目前为止,‘206系统’在上海全面应用,案件百分之百在系统当中办理,已经办理了3万多件。”
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司法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崔亚东直言这将“为改革蹚出一条新路子”,开创了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的历史先河,是司法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里程碑,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文明具有重大作用。
让机器学会识别证据、理解证据、分析证据,崔亚东在现场展示了国内首例运用“206系统”进行庭审的视频,并与读者分析运用“206系统”的优势所在及取得的成效,引来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据悉,“206系统”设计了26项功能,拥有29项知识产权。
崔亚东还介绍了“206系统”最核心的神奇功能。
比如证据标准指引功能。证据是诉讼的灵魂,这套系统为办案人员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标准化、数据化指引,减少了司法任意性,解决了公检法三机关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
比如审查校验功能。这个功能对整个刑事案件全程可视、全程可控、全程留痕、全程监督。
比如智能辅助庭审功能。一是辅助构建证据链条,对于证据链进行判断;二是全面展示证据材料,让证据说话;三是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拥抱新科技实现司法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上海着力打造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司法应在其中,这是崔亚东一直强调的观点。
在人工智能时代,他认为司法有两大任务:第一,抓住机遇,用好人工智能,提升司法现代化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二,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发挥司法的独特作用。
今年8月,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在上海举办,作为大会的特色活动之一,在去年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上海法学会将继续牵头举办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论坛。作为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也在现场向大家发出邀请。
上一篇:
下一篇: